举行授牌仪式搭建志愿平台
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学院援建,现已成为安徽省共青团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安庆市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庆支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庆市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在校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徽商职业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罗汉山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吴梦华,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的见证下正式挂牌,为学院学子搭建起了长期、稳定、优质的志愿服务平台。
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罗汉尖,薪火永相传。7月1日至2日,实践队一行来到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在图文展览馆内,学院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陈东旵亲自担任讲解员,以质朴的语言讲述了罗汉尖革命根据地形成和发展的峥嵘岁月,再现了共和国将军汪少川,革命烈士朱育祺、吴应典、朱赛英、廖瑞荣等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深入了解罗汉尖革命根据地发展历程,见证了“思恩洞”里闵启胜与吴宗贵革命年代的患难友谊。实践队成员认真倾听,怀着无限崇敬之心去体会先驱们的英雄事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艰苦岁月中的顽强意志与不屈精神。
随后众人一起来到实物展览馆,馆内陈列的小木米斗、军用腰形铝饭盒、铜壶、电台电报机、牛角药盒、红军大刀等老物件,以及图片和文字介绍等内容,重现了近百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战争历史,使大家仿佛置身于当初的革命年代。
在纪念馆会议大厅,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负责人朱留安以“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为主题为大家宣讲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红色历史故事,一个个经典的红色故事,一首首动人的红色歌谣,把一段段热血历史描述得栩栩如生,大家在思想深处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大家还一起观看了以朱赛英烈士为原型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黄梅戏《浴血罗汉尖》。
最后,面向鲜艳的团旗,实践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见证下,郑重地高举右手、庄严宣誓,重温入团誓词,用铿锵有力的宣誓践行入团的使命和初心。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认真学习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在今后的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革命精神,勤奋学习,扎实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体悟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
为了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7月3日,实践队一行从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出发,沿着“红军路”、卡子门炮台遗址、陈少敏驻扎地旧址、兵工厂旧址、朱赛英烈士旧居、黄山山林医院、槽纸坊等红色景点,重走“红军路”、攀登罗汉尖,踏寻着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用红军精神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陈东旵的讲解下,同学们一步一步重走了当年红军走过的路,聆听了当年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事迹,深刻体会红军早期发展的艰苦,感受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实践队一行还来到罗汉尖“思恩洞”和柳坪乡万寿庵高小遗址,聆听“思恩洞”背后的红色故事,了解宿松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时刻牢记使命,并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
挖掘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歌谣
实践队一行利用每天活动结束后“闲下来”的时间深入当地优秀共产党员廖文艺、朱赛英烈士后代吴文艺家,同时与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负责人朱留安深入交流,通过翻越大量相关历史资料,挖掘红色故事,收集红色歌谣。通过不懈的努力,实践队成员收集到流传在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含打油诗)共计14首,整理出王湾战斗、罗汉尖突围遭遇战、三面尖战斗等10场重要战斗资料,廖瑞荣、廖永亮、朱赛英、吴应典、汪少川5位革命先辈的事迹,以及罗汉尖革命根据地大事记(1920——1949)、罗汉尖马克思主义传播历史、大中华抗日救国军等相关历史资料。
召开座谈会共话新时代建设成果
实践队一行与学院驻村帮扶干部、村两委召开座谈会,共话新时代建设成果。吴梦华对新时代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村里的变化感触颇深,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罗汉山村的变化。罗汉山村以“党建引领、红色领航、乡村振兴”作为工作思路,不断发挥独特的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产业,昔日穷山坳旧貌换新颜。如今的罗汉山村路宽了、灯亮了,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村里建起了1000亩油茶、800亩茶叶基地、125千瓦水力发电站、100千瓦光伏发电站、600平方米竹制品加工厂,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2021年罗汉山村被中组部、安徽省委组织部列为“安徽省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罗汉山红色旅游景区,景区内外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业态布局,能满足游客舒心快乐的体验需求,乡村旅游业已成为村主导产业。同学们也分享了自己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并畅谈了自己家乡的建设成就,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访谈基层代表坚守为民初心
“群众事,无小事,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对待。当群众有所需的时候,基层干部要及时出现,尽自己所能去温暖身边的人,彰显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同学们在访谈吴梦华时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大家深深感受到了一名村党总支书记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在优秀生态护林员廖理平家,廖理平向大家介绍了生态护林工作,介绍他们是怎么守护广袤的森林,怎么撑起青山绿水的“橙色保护伞”等方面的艰辛历程。他勉励大家:“你们年轻人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党的领导,感恩父母养育,好好学习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学院干部帮扶对象陈谷英、洪述保两户已脱贫家庭,同学们认真了解并询问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并代表帮扶干部送去温暖。
山河虽无恙,吾辈自当强。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感触颇深、收获满满,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先辈们为我们今天和平生活所付出的心血;要学习基层干部“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自觉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努力学习,敢担当,有作为,发扬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图:陈东旵 宋邦林;审核:高莉莉;责编:许明明 孙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