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松地——一个曾经人迹罕至的村庄。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落松地村被作为麻风病患者集中医治点,成了人们口中的“麻风村”。
“你咋去那里教书嘛?”
“其实,我看到村民第一眼时非常害怕,有的斜着眼睛,有的歪着嘴巴,有的爬着,有的跪着……我当时只想掉头就跑。但当我看到老人们无助失望的眼神和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我的心软了,怀着复杂的心情留了下来。”1986年,20岁的农加贵成了落松地小学唯一的教师。
一人撑起一所学校。38年,农加贵撑起了100多名孩子的希望。
从上下课都要用酒精擦手,到手把手教孩子们读书认字;从当好老师,到当孩子们的保姆、炊事员,乡亲们的通信员、修理工……农加贵与村民朝夕相处,“麻风村”变成了“幸福村”。
人们走进村子,听说“农老师”的故事,称赞他是深山里的“明灯”、是暗夜里的“启明星”,他却说自己只是普通的乡村教师。但若说起孩子们,他便满脸自豪:“落松地全村的孩子,一个不少,都读过书!”
大爱无言,像燃烧不尽的太阳,成就了世间最光辉的职业,将最明亮的光芒洒遍人间。
二狼山脚下的草原会记得,贺来虎在这里倾注的汗水。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中学是临河区唯一的农村区直中学。“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能为农村孩子尽点力是我一生的追求。”贺来虎许下“献身党的教育事业”的诺言。
三十三载岁月,从普通教师到副校长,他风雨无阻,坚持上好每一节课;他爱生如子,自掏腰包解学生家庭生活燃眉之急,帮助学生跨越心理障碍;他锐意进取,是全校听课评课最积极的人……同事们风趣地说贺来虎评课是“近视眼吃拌汤——专挑疙瘩”,而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他的带动下逐步提升。
萍乡蜿蜒的山路会记得,刘小清在这里播下的种子。
将折翼的天使拥进温暖的怀抱,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教师刘小清坚信“爱是育人良方”。
28个春秋,从青丝到华发,她给予每一个特殊学生母亲般的呵护;为了让每个孩子学有所得,她尽一切努力,耐心教几十上百遍;她带领教师为重度残疾学生送教,路途最远、残疾程度最重、家境最困难的学生的送教工作都被她揽下……许多家长不畏路途遥远慕名而来,“天使”们从这里张开翅膀,许多考入大学、顺利就业。
江淮氤氲的风景会记得,杨梅在这里点缀的色彩。
“择一事,守一生。”安徽省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杨梅孜孜不倦,带领职业教育学生走向人生出彩的天地。
30多年光阴,从“杨老师”到“梅姐姐”“梅妈妈”,她踏破铁鞋为教学,收集市场一手资料编写教材,为学生叩开兴趣之门;她以技传人,研究非遗盘扣,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带领师生打通产学链条;她用情育人,时时记录学生成长,做学生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