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差距,只有差异。”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教师王旭道出“金句”。
28年教育生涯,一桩桩教育故事,王旭记在心头:有个学生成绩平平但活泼开朗,是学校戏剧社的“台柱子”,他便做“粉丝”,时时鼓励;有个学生家庭特殊,王旭便巧设“偶遇”,时时关心……
故事累加,王旭对教育的理解也越发深刻。他坚持个性化教育理念,支持学生发展特长;不以成绩“论英雄”,每年全校评选“最会鼓励人”“最爱笑”等创意奖项,让每个孩子得到重视;着眼全局,致力于将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与自然和谐发展三者相统一……
“让喜欢射箭的孩子射箭,让喜欢下棋的孩子下棋。尊重差异,相信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和梦想,才能鼓舞每一个孩子。”这是王旭的育人心得。
“把课上对!”怀着这个信念,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教师俞正强一步步走到了教育改革最前沿。
1986年,刚刚从教的俞正强本以为“讲课是教师的事,听课是学生的事”。和学生沟通后,他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学生不认真,是教师的课不吸引人。
俞正强反复琢磨,终于找到方法:“要是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拨到学生痒处了,学生的思维就欲罢不能了。”比如,数学《生活中的比》一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俞正强从学生生活出发,从足球、篮球的比分,到考试分数、汇率兑换,甚至以做饭时放米和水的比例来举例,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了。
俞正强提炼出“种子课”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素养。他将思考与经验撰文出版,成为许多教师的参考资料。
谆谆教诲,如春风拂面,翻起一页页立德树人的书页,在成长道路上指引着方向。
雪域高原,行者无疆。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艾平以脚步绘制红色之旅,将山河作为思政课堂。
他的第一站是校园。谭冠三是西藏军区第一任政治委员,他的纪念园位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院内。张艾平带领学生组成义务讲解队,既传承弘扬老西藏精神,又锻炼学生综合素质。8年来,200多名讲解员完成3200多场讲解,为21万人次宣讲。
此后,张艾平开启“行走的思政课”,寻找西藏革命文化遗迹。到2023年底,张艾平团队完成了161处红色文化遗迹的调研,新发现革命文化价值历史遗迹16处,形成18万字调研报告,设计出26条红色研学线路。
百花齐放,满园春色。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王学利把爱国爱疆情怀融入课堂,把真理之甜扩散至天山南北。
为了让学生爱上思政课,“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研究”课题,王学利研究了11年。他从课堂出发、从学生出发、从实效性出发,用活案例讲透大道理,“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式专题化教学模式在全国高职院校推广。
他几乎走遍新疆各个地州兄弟院校,作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成员,将教学经验传送到全国。如今,他还利用教育数字化手段,让学生得以时时处处参加网络“大思政课”学习。